Views:
2054

華人健康網/特約記者傅家慶/台北報導 2019.02.26 07:30

達文西機器手臂是美國公司於西元2000年研發問世,掀起醫療機器手臂風潮。全球已有超過3102台,已累計進行超過20萬次手術,預期每年還將以30%幅度持續成長。台灣則從2014年三總泌尿科引進後,目前至少29家醫院裝機超過40台,超過2.5萬人藉此完成手術。

除了達文西,法國公司也設計研發另款醫療機器手臂稱為「ROSA」,而亞洲首例以ROSA完成的腰椎手術更在台灣雙和醫院完成。雙和醫院於2018年整合臺北醫學大學資源成立「台北神經醫學中心」,引進全台第一套ROSA手臂,並開設「ROSA機器人手術特別門診」,並完成亞洲首例在內,共6例脊椎和22例腦部手術。

臺北神經醫學中心副院長林乾閔表示,ROSA最大特點是能「自動導航患處」。術前先以O-RAM 360度X光機拍攝患區,電腦就能判讀斷出患處,讓醫師精準下刀。因此適用腦部及脊椎,因為這裡結構複雜,過去手術難度高,現在既提升效益又降低風險。

 

雙和醫院神經外科醫師劉恆維指出,ROSA和達文西差別在達文西是取代醫師「人手」,遠端下刀。好處是有些人手難以旋轉的角度,機器手卻能輕易彎折,更利下刀於複雜患處。至於ROSA則是輔助醫師的「腦」,幫醫師找到患處便知道從哪打進固定脊椎的鋼釘。

而不論達文西或ROSA,都有目標準、傷口小、術期短、恢復快的優點,也代表「精準醫療」趨勢。臺北神經醫學中心副院長林乾閔表示「精準醫療」意義在於:

第一、增加手術效率,縮短時間。

第二、減少傷口面積:以脊椎手術而言,以往傷口約三十公分,透過ROSA,僅在三到五公分。

第三、減少併發與後遺症:因脊椎周邊神經和血管複雜,醫師稍有不慎可能切斷,造成半身不遂。由此可見,精準的重要性。

第四、降低醫患風險:過去為了找患處,得在手術室重複拍攝X光片,醫護和患者都曝露在輻射中,現在便能減低。

然而,人體結構畢竟複雜,機器手臂看似「技術面」取代醫師的「手」卻無法取代醫師的「腦」,實際還得醫師用「腦」操控機器的「手」。正如北榮副院長、骨科權威陳威明醫師在獲頒第一屆台灣義行獎致詞時所言「雖然現在提倡人工智慧醫療,但機器永遠比不上人的溫度。」

文章連結 http://www.top1health.com/Article/232/73726